NO.38 林润辉 注重跨国投资管理与跨国治理能力的提升

发表日期:2012/07/01 已经有92位读者读过此文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不论是从外汇平衡、能源需求还是经济效益上考虑,
对外投资必将日益增长。国外(国际)市场的作用会日益增加,在充分认识资
源效益作用的同时,不应忽视跨国投资管理与跨国治理能力的问题。只有提升
跨国投资管理能力与跨国治理水平,才能有效地、制度化地规避跨国投资的风
险,取得应有的效益。

1、我国集团企业跨国经营和境外上市趋势逐渐加强。商务部、国家统计局
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2009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09
年底,中国12000家境内投资者在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等地区的177个国家(地
区)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1.3万家。2010年我国共有129家企业在境外13个资本
市场上市,占当年企业境内外上市数量的26.8%。
2、跨国治理不力,运营风险频频发生。如2004年中国航油集团新加坡公司
由于监督缺位所致的巨大亏损;2005年联想集团收购IBM PC业务之后经历的文化
及组织整合的阵痛; 2009年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位于韩国的双龙汽车株式
会社工会罢工、2010年中国首钢集团秘鲁铁矿海外子公司发生的工会罢工事件;
在美上市企业中华网和网易于2001年、中国人寿于2004年、新浪网于2005年、麦
考林于2010年相继遭到美国股东的集体诉讼;最近的利比亚政治危机对在该国投
资的中国跨国公司的影响等。这些问题集中凸显了集团企业跨国并购与整合、治
理机制设计、国际化利益相关者治理等跨国治理问题。
3、提高跨国治理能力的实践路径
集团企业国际化过程中要克服制度落差、国际化、商业模式带来的挑战,因
而高效的跨国治理机制对集团企业全球范围内的健康发展必不可少。我国集团企
业处在新兴加转型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治理环境极具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发达国
家成熟的治理经验在解释我国集团企业跨国治理问题上存在局限性。因此,有必
要对我国集团企业跨国治理理论进行系统研究,总结企业的最佳实践,寻找提高
我国集团企业跨国治理能力的实践路径。包括(1) 关注制度落差因素,选择合
适的治理模式;(2)提高治理模式的适应性,降低境外上市风险;(3) 做好
跨国治理评价,明确自身治理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