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63 蔡荣 文化建设的基本导向应当是“以人为本”

发表日期:2012/07/01 已经有67位读者读过此文

专家观点
人是文化的创造者、继承者和享用者。文化的创造、继承和表达更多需要有
某方面文化天赋和特长的人拼搏奉献。在文化改革和文化建设中,应当始终坚持
“以人为本”的基本导向,特别要重视先进的人物及其先进的理念、思想、行为,
以此为文化改革和文化建设的目标。

观点描述
1. 文化的核心内容应当是“以人为本”。
    文化建设的目的是最大限度的发挥文化的作用,让广大社会成员不仅享有正
确的理论和理性指导,而且充分享受各种文化内容给生活带来的幸福。人是文化
的创造者、继承者、享受者,因此文化的核心内容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导向。 
2. 时代文化的特点更应当有针对性地突出个体个性的内容。
    时代文化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较大,强调民族、国家、集体的利益和作用,
而对马克思主义英雄和群众史观的理解不够正确和有效,偏轻了个体个性的作用
和影响。因此应该以合理突出个体个性内容作为“以人为本”的特点。
3. 在挖掘传统历史遗产和兼收世界文化精粹的过程中都应始终把握“以人为
本的导向。
文化既有民族个性,也有人类共性。在文化建设中,不论是对历史文化遗产
的发掘和继承,还是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学习和引进,都应当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
点坚持“以人为本”的导向。
4. 文化建设的方式和过程就应突出“以人为本”的导向。
文化建设是按照文化发展规律设立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文化传播组
织和形式,丰富发展文化存在形式和内容。在这种建设过程中突出“以人为本”
的目标和导向可以更快更好地完成文化体制改革。特别是文化组织和文化内容形
式,十分需要有艺术天赋和文化特长的人去为之奋斗。

5. 文化建设应突出对人的尊重。人对社会的认同是以对自身的认同为基础
的。有了对自己的认同,即自尊,才会对自己的行为产生责任感,进而体会到“超
我”道德的约束与指引,学会对人与事做出自己的判断,使社会风气向健康的方
向发展。自尊的感觉不是凭空而来的,温家宝总理对“让老百姓活得更有有尊严”
的论述,就是对此最好的注解:法律面前的平等、物质文化需求的满足、个人发
展的舞台。
6.党的领导和政府的管理应当突出“以人为本”的导向。
   党的领导是一切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政府的管理与服务是社会发展的重要
保障。在文化改革、文化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导向,可以有效保证和推动
文化改革和文化建设的顺利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