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从今年开始,稀土出口的海关出口限价相比去年第二季度的最高点已经调
低近 70%,稀土调低出口限价是出于资源、国内经济、国际经济和政治多方考虑
的,但综合考虑各方因素,国家理应坚持限制出口,打击走私,重建国际稀土
市场上的定价权和话语权。
观点描述
稀土是21 世纪重要的战略资源,具有“工业维生素”的美称。从民用经济
领域到核能、军事、太空领域都有广泛应用。目前中国稀土占据着三个“世界第
一”,产量第一、生产规模第一、出口量第一。然而中国稀土却没能享受到其“垄
断”地位所带来的高利润,相反,部分遭“贱卖”的中国稀土甚至通过走私渠道成
为了他国的稀土储备。
政府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为了扭转局面,我国从 2006年开始逐步降
低稀土出口配额,减少稀土出口企业数目,同时海关设定较高的稀土出口限价,
严格限制稀土出口。2011年下半年,由于出口价格增长,国际订单大减,国内
稀土出口企业怨声载道,同时由于国外需求强烈,稀土走私行为愈加猖獗,据海
关统计,每年我国稀土走私量至少 2万吨,而近 3年查获走私量仅为 1.6万吨。
因此,要求海关调低稀土限价的呼声不绝于耳。
海关不应调低稀土出口限价,原因如下:1、近几十年来稀土的无节制开采
和贱价出口、疯狂走私,造成我国稀土资源过度消耗,按人均来算,我国已经属
于稀土资源贫乏国家,而美国、欧洲、日本等长期囤积中国出口的廉价稀土,储
备量已经够几十年使用;2、西方国家一贯采取联手行动,即逢低吸纳、逢高打
压,使得稀土价格长期以来低位徘徊,我国在国际市场上失去了应有的定价权和
话语权;3、大量出口初级产品甚至原矿,是一种短视行为,为了眼前利益而断
送子孙后代的利益,出口初级产品后,发达国家经过再加工高价卖回国内,这种
例子比比皆是。
针对目前的局面,国家应采取以下措施:1、对稀土资源应在国家层面上制
度性建储。不能盲目无序开发,使中国沦为发达国家廉价的初级产品供应商。2、
减少原矿出口,提高稀土附加值。稀土高利润的应用环节是中国所欠缺的,应放
弃打拼资源储量、拼价格战,而是鼓励科技创新,寻求稀土行业的高附加值的可
持续发展之路。3、严厉打击稀土走私行为。海关应加强监管,彻查稀土和其他
矿石鱼目混珠瞒报出口等现象,对报关公司加大监督和惩罚力度,对走私企业严
查到底。
相反观点
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刘贻南认为中国的稀土产品出口不能游离于国
际贸易游戏规则之外,而稀土的重要性也不能成为限制乃至停止出口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