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72 符浩 多方入手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发表日期:2012/07/01 已经有22位读者读过此文

专家观点
近年来,我国的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接连不断。从三聚氰胺、染色
馒头到塑化剂、工业明胶、苏丹红、地沟油等等无奇不有,从普通百姓的餐
桌到政府机关的餐厅,从小作坊到名牌企业的产品,从一次性食入的问题食
品到长达四年饮用的问题矿泉水,已经成了谈虎色变的社会问题、市场之痛、
百姓之忧。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涉及各方面原因,不能单纯依靠质监部门加
强监管来解决,而应多角度发掘根源,多方入手以期达到最好的效果。

观点描述
1. 整合资源,建立、完善产业。大量的“问题食品”、“问题包装”、
“问题餐具”都出自“小作坊”、“黑作坊”。这种各自为阵的生产方式难
以形成有效的行业标准以自律,同时监管难度大,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分散
的生产方式造成人力、物力分散,使得生产技术落后、成本高、效率低,规
模与资金方面的劣势也决定了他们不可能通过革新技术提高利润,于是往往
在原材料、添加剂方面误入歧途。
这种落后的生产方式应坚决予以打击,同时更应看到市场对该类产品的
需求,加强引导整合各类资源,规范生产方式,以管理和技术创新创造利益,
用先进的生产方式抢占市场,防患于未然。
2. 通力协作,全面加强监管。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大众的身体健康乃至
生命安全,对其监管应该引起各部门高度重视,不能有丝毫马虎。食品及其
相关商品的生产包括诸多环节,从生产备案到最终销售,各环节都有责任部
门进行监督。 一方面各部门应加强合作,及时传达、反馈各类信息,使监管
形成一个有效的整体——备案时严格审查资格、生产中切实监控原材料与生
产方式、定期不定期对市场销售的产品进行抽查检验等等;一方面鼓励社会
监督管理,重视普通消费者反应的问题,重视群众提供的相关线索,切实查
清问题所在。

3. 严格执法,坚决依法处理。完善产业、加强监督起到了外部引导作用,
企业守法自律才是食品安全的根本保障。但在利益的驱使下,依然会有不良
商家无视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敢于以身试法。对此,应坚决做到有法必
依、执法必严,发现一例处理一例,绝不姑息纵容;监管部门存在失职、渎
职的,也同样要严肃处理。这样既净化市场环境,又能起到威慑与引导的作
用。
4. 营造氛围,强化媒体力量。目前,食品安全相关事件的报道基本遵循
“曝光-高度关注-介入调查-热度降低”的规律,对各事件的报道虎头蛇尾,
出问题就反思,及至有结论已鲜有人关注。时至今日,“三聚氰胺奶粉事件”
无人不知,但责任人是谁、做过什么事、最终什么结果,这些问题却报道甚

少。但事实比说教更具说服力,对一个事件完整、持续的关注与报道,其意
义远大于浅尝辄止的描述。后者还有可能适得其反,一方面使人错误认识行
业风气,为利益铤而走险;另一方面造成群众恐慌,形成不安定因素。在促
进食品安全方面,媒体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并且这种贡献还有提升的空间。
食品安全问题涉及经济管理水平、行政能力、文化建设等诸多方面,不
能单纯的以“不良商贩”归结其本质。要解决这一问题,应综合考虑,从问
题各方面分别入手,在过程中加深认识,摸索经验,获得最有效、合理的解
决方式。
 
相近观点
《12观点》 2011-17期发表《建议在刑法修正案中规定食品非法添加罪》,
作者王铁良;
《12 观点》2011-24 期发表《构建现代食品产业,完善监管体系是解决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出路》,作者姚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