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76 周建高 改善城市空间结构 促进服务业发展

发表日期:2012/07/08 已经有70位读者读过此文


专家观点
现有城市空间结构中,中小商户营业空间匮乏是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在调整
产业结构、促进国内消费增长的目标下,开辟人们能够自由创业的比较充分的物
理空间,十分必要而且刻不容缓。

观点描述
当前天津在发展服务业中特别重视抓大项目、现代服务业。但传统服务业依然
有巨大空间。大阪府2007 年商店10.7650万家,从业者数 91.3217万人,年销售
额达 61.66 万亿日元。从业者总数的 24.2%在批发零售业、8.7%在饮食住宿业。
天津 2010 年社会从业者 728.7 万人中,批发零售业者仅占 14.11%、住宿与餐饮
业者仅占4.51%。其中 205.65 万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中,批发零售业者、住宿餐饮
业者占比分别是6.02%、2.35%。
从天津城市空间结构看主要有下列制约因素:
(1)作为商家生存和发展前提的道路不足。2009年道路面积率,日本三大都
市圈为 31.11%,上海是 27.73%,天津只有 12.62%,路网密度东京、大阪约为天
津主城区的 3 倍。天津市内道路延长不足致沿路房地产数量有限、供不应求,小
微企业地盘为大企业挤占。另外,道路两旁隔离物过多,便于通行和管理,但是
牺牲了商业利用价值。
(2)在住宅区设计、建设和管理中,经商被严格控制。城市消费的便利性被
限制,难以满足多样化(随时性、可变性、异质性)的消费需求。
(3)旧城中的大至几十、小至几平方米面积的店铺,邻近居住区消费者很便
利,在改造中被拆除后,新的市区、街道中再也没有同类店铺的位置。大量的中
小商户若进入大卖场则增加了经营成本、限制了经营自由。于是到处出现马路市
场,这又导致交通堵塞、公共场所脏乱及治安问题等。商业网点尤其是小型店铺
数量太少、分布稀疏,市民和旅游者时常感到消费不便。

大都市的魅力在于其商品、服务丰富多样,消费娱乐便利。日本城市车站设
在商场中,小店遍布街头巷尾。参考国内外先进经验,建议:
(1)城市用地中提高道路面积率特别是路网密度,以此增加商业地块比重; 
(2)市区道路两旁隔离设施尽可能拆除,一楼房屋、路边房屋,由户主决定
使用方法,减少对于经商的限制;
(3)道路管理上,在便利大量通行的同时兼顾商家、顾客、旅游者的便利; 
(4)城市规划和管理中,以便利服务业的创业就业、便利消费为宗旨,住宅
区、校园、医院、公园绿地等都应缩小面积规模,注意空间分布的均衡性。各类
车站、立交桥、旅馆等人员集散节点,增加营业网点。
发展商业贸易中,开辟更多可以自由选择的营业场所,是对中小商户的雪中

送炭般的支持。一举多得:小微商户可以得到较低成本的固定经营场所,便于树
立信誉和品牌;居民和旅客在任何地方都能够方便地消费;让露天摊贩进屋经营,
便于质量、卫生管理而且使道路顺畅、街道整洁,有利于树立现代大都市形象;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有利于扩大就业、增加税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