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专家:马静如
女,渤海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南开大学国经所博士毕业。
观点主题:环比改善乏力凸显基数效应 结构渐进升级仍需有保有压
专家观点:
2012年下半年经济环比改善动力依然不足,基数效应将主导经济同比增速的见底回升。政策仍将坚持“有保有压”的总体方针,而且财政和产业政策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凸显。
观点描述: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关经济同比增速于一季度见底的判断已然被不堪的数据所证伪,而且面对内外部需求的双重压制,2012年下半年经济环比改善的动力依然不足,其同比增速的见底回升将主要得益于2011年基数水平的逐级回落。
分就三驾马车而言,在出口方面,陷入轻度衰退的欧洲经济和景气回落的美国经济降低了整体需求,而停滞不前的出口竞争力则进一步压制了国内的出口增速;在投资方面,不仅外需的减弱直接抑制了与对外贸易相关的投资行为,而且持续攀升的库存则令房地产投资的增长空间遭受挤压;在消费方面,经济增速的回落降低了居民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作为滞后变量,在经济增速下行的影响下消费的增长动力显然难以乐观。
于是,在环比增速改善乏力的情况下,2011年基数水平的演变就成为判断2012年经济走势的关键所在。数据显示,2011年工业增加值月环比增速逐季回落,四个季度的平均值分别为0.96%、1.14%、0.87%和0.83%,而2011年四个季度的GDP季度环比增速则分别为2.2%、2.3%、2.4%和1.9%。对比两组代表经济增长态势的数据可知,因为GDP季度环比增速直到2011年四季度才出现明显回落,而工业增加值月环比增速在三季度即出现显著下降,所以2012年GDP同比增速在三季度见底的概率较大,而工业增加值则有望于三季度初即出现筑底回升的态势。
即使就更长的时期而言,在面临全球经济分工体系重构、发达经济体缓慢复苏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等多方挑战的情况下,中国经济环比改善的动力也依然难有显著提升,于是未来一到两年内中国GDP同比增速都将维持在8%左右的较低水平,经济增速见底后短期内的提升空间并不显著。
就政策调控而言,面对疲弱的终端需求现状和紧迫的结构升级前景,“有保有压”的总体方针仍将延续。对于货币政策,一方面考虑到增长中枢回落后宏观经济对货币供给增速内在需求的弱化,另一方面考虑到刘易斯拐点后劳动力成本上升所导致的通胀中枢上移,中性甚至偏紧的调控思路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的主基调。而相对于货币政策,能够直接增加终端需求且具备“靶向调控”作用的财政产业政策无疑将发挥更大作用,数据显示,在2012年上半年召开的20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有12次会议均与财政和产业扶持政策有关,这或许印证了管理层“调结构、稳增长”的双重诉求。
综合而言,国内外疲弱的需求前景压制了中国经济环比改善的动力,于是2012年经济同比增速的企稳回升将依赖于2011年基数水平的逐季回落,其中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有望于三季度初完成筑底并震荡回升,而GDP同比增速则要到四季度方会出现明显改善。面对“稳增长、调结构”的双重目标,政策调控必须坚持“有保有压”的总体方针,而且财政和产业政策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