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专家:韩业军
男,一德期货有限公司研究院钢材分析师,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国经系硕士。
观点主题:中国再行动:聚焦全球铁矿石定价话语权之争
专家观点:
中国难忍铁矿石“扼喉”之痛,推出铁矿石现货平台,意味着在争夺全球铁矿石定价话语权的道路上更进一步,虽难度较大,却可以逐步争取铁矿石定价的合理化、公正化和市场化,降低“扼喉”之痛。
观点描述:
危机以来,钢铁总体供求失衡使钢铁价格大幅走低。铁矿石市场由卖方垄断,从而定价权缺失,价格居高不下吞噬着钢企的微薄利润,我国钢铁行业再遭“扼喉”。同时现货交易平台的建立和期货定价是大宗商品交易的发展趋势,难以阻止。与其坐而待毙,不如主动出击。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和北矿所于2012年1月16日共同发起设立中国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旨在充分发挥市场发现价格的作用,真实地反映铁矿石的买卖价格,推动形成公正、透明的国际大宗矿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继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后,中国在铁矿石定价话语权争夺道路上再迈一步。目前来看,中国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和环球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最有望成为未来铁矿石定价中心,由于二者各有优劣,博弈胜负关系暂未可知。
个人认为,即使中国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能在竞争中胜出,定价权短期内也很难逆转,铁矿石现货平台的建立暂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当今的铁矿石卖方垄断格局,中国铁矿石定价话语权的缺失根本在于以下六方面原因:
第一、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国内对钢铁的需求量加大,钢铁行业一度利润空间很大,由于有利可图且国内钢企生产壁垒相对降低,钢铁产能开始迅速释放,导致铁矿石需求激增,其价格也节节攀升。
第二、国内钢企生产技术普遍低下,吨钢能耗比相对较高,且大都采用粗放性经营模式,钢铁冶炼方式较为单一,过于依赖铁矿石,对废钢的再利用不够。
第三、与国内矿相比,国外矿源品位相对较高,开采技术相对先进,基本实现规模化生产,开采成本相对较低,价格具有相对优势,这也是中国钢企铁矿石对外依存高的重要原因。
第四、国内钢企集中度不高,因而“合谋”成本过高。钢企之间博弈加剧,很难形成统一有效口径来一致对外。此外,我国铁矿石进口贸易机制混乱,有进口权的钢厂和贸易商各自为战,也降低了进口铁矿石议价能力。
第五、铁矿石进口地域单一,主要集中于澳大利亚、巴西和印度三个国家。由于印度经济的崛起,其矿石逐渐转为自用,这加剧了我国对澳大利亚和巴西铁矿石的依赖程度。目前三大矿山垄断铁矿石国际贸易的70%以上,国外矿集中度相对过高,易于“合谋”。
第六、铁矿石毕竟是不可再生资源,相对稀缺,作为不可再生资源供给方,天生话语权较高。
从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提高铁矿石定价话语权:首先,加强技术研发,提升生产工艺,降低吨钢能耗,加大对废钢的再利用;其次,积极寻求国内矿源,加大国内矿开采力度和资金投入,降低对外依存度;再次,加速国内钢企兼并重组步伐,提高行业集中度,以便降低“合谋”成本,易于形成对外统一口径,提高议价能力;最后,鼓励中国钢企走出去,积极探寻和国外矿山的合作关系,加大与国外矿山的合作开发力度。
除非铁矿石供求关系彻底改变,否则中国想完全夺取话语权难度较大,但这不等于争夺话语权就毫无意义,通过努力可以逐步争取铁矿石定价的合理化、公正化和市场化,降低“扼喉”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