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专家:宫旭红
女,26岁,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博士生,主要研究领域:国际技术扩散与技术创新.
观点主题:构建三足鼎立的三大货币区是未来国际货币体系最为可行的方案
专家观点:
国际货币体系作为一种全球公共产品,是保持全球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当前牙买加体系以美元为主导的“中心外围”结构恰恰成为世界性及区域性金融危机频发的“罪魁祸首”。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最有可能的演进方向。
观点描述:
观点一:重回金本位违背历史发展规律。
金本位具有币值稳定、国际收支自动调节等天然优势,但金本位制下,国际货币的发行完全受制于黄金供应,而黄金供应由于禀赋和技术原因无法保持稳定的增长,从而无法满足全球经济发展对货币日益增长的需求。黄金产量与世界经济发展间的矛盾注定黄金终究会被淘汰出货币领域,复辟金本位违背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观点二:世界超主权货币难以形成。
货币主权是国家主权的象征,放弃发行货币、实施货币政策的权力不仅关乎经济金融领域,更涉及到主权问题,因此在主权国家存在的今天,建立单一超主权货币只能是人类社会未来的一个畅想而已。此外,国际超主权货币的币值基准会不可避免地遭遇各种现实挑战,超主权信用货币发行在制度安排上存在诸多技术难题,尤其在灾难、战争等特殊时期,超主权货币的价值贮藏功能将大打折扣。
观点三:主权货币作为国际主要储备货币的中心外围结构存在特里芬难题。
主权货币的特里芬难题是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的内在原因。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特里芬难题表现为美元清偿力不足与美元黄金比价难以维持之间的矛盾。在牙买加体系下,新特里芬难题表现为美元供给不足与购买力难以保持之间的矛盾。不论是布雷顿森林体系还是牙买加体系,中心国与外围国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称是国际货币体系产生种种缺陷的根源,也是全球经济失衡及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的主要原因。
观点四:构建三足鼎立的三大货币区是未来国际货币体系最为可行的方案。
储备货币的简单多元化容易产生滥币陷阱、汇率波动及储备体系不稳定等问题。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共同协商且相互制衡,构建具有内在约束力和外部协调性的三大货币区——大美元区、大欧元区和大亚元区,既有“最优货币区”的理论基础,也有诸如欧元区等货币区的实践支持。这一方案短期内无需各经济体放弃货币主权,实施难度较小;三足鼎立的对称结构有利于解决中心外围结构下国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有效遏制美元霸权,并一定程度上解决特里芬难题;此外,在大亚元区的发展过程中,人民币将成为首要驻锚货币,这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切实可行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