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专家:
李智永,男,32岁,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市场经济。
观点主题: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形成原因及对策
专家观点: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十分突出。造成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超常规发展和经营不善
观点描述:
地方融资平台的超常规发展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1.经济刺激政策和我国的财税体制,使地方融资平台成为地方政府大规模投资的必然途径。一方面,中央政府出台的经济刺激计划需要落实到各个地方的具体项目,而这些项目一般需要大量的配套资金;另一方面,现行的财税体制导致地方财政捉襟见肘,落实配套资金最可行的办法是找银行贷款,而政府不能直接贷款,只能通过国资委成立融资平台贷款。
2.地方政府强烈的投资冲动,成为地方融资平台快速发展的内因。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政绩的需要,不管是拉动GDP,还是建造 “政绩工程”短期内就能见效的,必然需要大量的投资。二是出于个人利益的需要,个别官员将投资看作是敛财的机会,没有投资就没有发财的机会。在融资平台出现之前,地方政府主要靠吸引外来投资和争取上级政府项目来解决这一问题,融资平台出现后,地方政府筹钱投资更容易,所以这一模式深受地方各级政府欢迎,在全国各地得以迅速铺开。
3.上级政府和银行的鼓励支持,加速了地方融资平台的发展。中央政府、央行和银监会等,都曾出台政策或支持地方融资平台建设,或鼓励融资平台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正是在此背景下,银行才会在项目缺少还款来源的情况下仍然放贷。
综上所述,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严重的表面原因是融资平台的过度发展,但根本原因是政府在强烈的发展经济的愿望下过度投资,在我国的财税体制、金融体制甚至是政治体制下的必然结果。
整体上看,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呈现三个特点:一是规模大、发展速度快,二是质量低、偿还困难,三是不规范、制度缺乏。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不仅要解决大量债务到期的当务之急,更重要的是建立规范的借债、偿债机制。地方政府借债不可怕,可怕的是乱借债、乱花钱,不仅冲击金融系统,造成系统性风险,而且会损害政府信誉,最后的债务和风险仍要中央政府和全体国民承担。
综合考虑,治理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继续深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改革,从依靠投资尤其是政府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和民间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这是一个系统的改革工程,包括分配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投资环境、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等等。
第二,合理限制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改革政绩评价体系,在政绩评价体系中应加大社会稳定与发展、干部队伍的廉洁奉公程度、环境质量、百姓满意程度等项目的比重。与之相对应的是应该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客观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
第三,规范地方政府投资行为。进一步推进政府财政公开制度,重大投资或支出项目须经人大审批,建立投资失误清查和追责制度。对投资项目进行严格的审批、审计和监督,项目进展和效果向全社会公开等。
第四,继续深化银行去行政化改革。重点是要解决政府对银行的不当干预,杜绝政府将银行当作提款机的现象,保持银行投资的独立性。地方政府债务的挂账应该十分慎重。
第五,抓住“营改增”税改的机会,推进财税体制改革,适当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例或者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促进事权与财权的相匹配。
第六,继续清理整顿地方融资平台。2010年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以来,融资平台的清理整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看来融资平台的数量依然过多,不利于监管。另外,在政府财务不透明的情况下,应加大对城投债、企业债和地方债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