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微博士: 中美竞争对亚太经济整合的政治经济影响

发表日期:2014/01/07 已经有71位读者读过此文

 

梁微博士: 中美竞争对亚太经济整合的政治经济影响

                                                                  主讲嘉宾:梁微博士

                                                 讲座主持:葛顺奇教授

                                                 纪要整理:2013国商硕士 魏亚柳

                                                 会议地点:国际经济研究所会议

 

主讲嘉宾简介:

梁微博士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南加州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博士,UC伯克利国际经济圆桌会议博士后,佛罗里达州立大学Florida State University两年助理教授,现工作于加州蒙特雷国际研究院。

梁教授首先对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念做了简单介绍。国际政治经济学最主要研究的问题“市场与政府”。在现在国际关系的背景下,中美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由于中美之间不同的价值观,中美的竞争更多的是权力转移。中国作为崛起的大国,打破了原有的力量平衡,撼动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霸主地位。结合这样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背景,探讨具体的在亚太经济整合,中美之间竞争的政策影响。

一、双边和多边背景下的中美贸易关系

中美双边之间的贸易摩擦主要集中在几个领域:

1)         知识产权;

2)         产业政策,比如中美在汽车、新能源、电信产业的扶持政策;

3)         货币管理和人民币资本项目不可自由兑换;

4)         国有企业政策倾斜。中国通过国有银行对国有企业在贷款等方面的扶持。

5)         投资障碍,中国在吸引外资的政策制定是中美贸易摩擦最大的落脚点。

二、TPP:美国重返亚太的砝码

中美贸易摩擦已经不局限在传统贸易问题上的关税减让。东亚地区国家谈判的内容在于国家内部政策对于贸易的影响,这使得美国有兴趣在东亚开辟新的战场,并通过TPP来推动规则的制定。

不同时期对中国贸易政策比较:

l  布什政府:2000-2008

1)         支持自由贸易政策:签订自贸协定

2)         协商解决中美贸易争端(中国占美国在WTO诉讼24个中的7个)

3)         区别对待双边贸易和经济问题和政治安全问题,双边贸易和经济问题采用战略经济对话形式和中美商贸委员会解决。

l  奥巴马政府:2008-2013(重返亚太)

1)         支持公平贸易政策:更加关注失业问题;

2)         倾向于诉讼解决中美贸易纠纷(中国占美国在WTO诉讼11个的8个);

3)         包围中国,与中国亚太地区的邻国联系密切,建立军事背景关系下的经贸关系;

4)         对亚太政策:从双边主义到地区主义的转型。TPP作为美国重返亚太的载体,实现美国在亚太地区的转型。

三、中国和RCEP谈判(东盟+6

(一)多哈谈判中的中美两国

l  美国

1. 多边的框架不能帮助解决中美贸易摩擦,中国的市场准入限制使得美国在多边谈判回合中获利未满。

2. 来自新兴国家例如中国的进一步贸易自由化承诺是成功的关键。

l  中国

1.08年后才成为绿房子谈判成员

2.通过G20G33RAM建立联合

3.谈判桌上的低调参与者 。中国在谈判桌上的低调政策,不作出太多让步,延误了多边谈判的进程。

比较各国在世贸中承诺的非农产品市场准入的平均关税和农产品关税,中国更加接近于发达国家的关税水平,而非发展中国家关税水平。中国如今更加代表发达国家的利益,选择与发展中国家结成谈判同盟更多的是出于政策上的考量。

(二)中国在多哈谈判中的利益和战略

1.在现有的全球经济秩序下,中国是WTO或者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惠国,最需要多边主义(中国是126个国家的中排在前面的国家的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国;中国95%的出口是工业品,中国需要多边的而不是地区的贸易政策)。和美国不同,中国在地区贸易政策上做的明显不足。

2.和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的经济更加开放,自由贸易更加符合中国的利益(而不是与印度和其他的发展中国家建立同盟关系)。

3.作为世界最大的贸易国,中国应该更加坚定的去影响其他国家的政策偏好。而不是在贸易谈判中采取低调策略,应该成为贸易谈判的主动影响国。中国应该采用更加lead-demandant的谈判策略使其在多哈谈判中的利益最大化。

(三)东亚现状

在发达的亚太地区的价值链产业中,中国绝对不是亚太产业链中最受惠的国家,但是它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核心环节。中国需要思考中国的制造业优势能够维持多久,这为中国在亚太地区的整合提供了思路:如何利用RCEP来推动中国亚太地区的产业链的升级。作为美国,则是想把亚太作为一个新的试验田,通过TPP来制定新的贸易规则,把新的贸易规则推到给多边。

1.         中国是大部分东亚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国。然而东亚国家对中国市场的依赖没有转变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

2.         在过去的十年之间,中国已经成功亚太经济的核心国家。但是亚太国家对中国的依赖也引发了他们的担心,中国的崛起对这些国家是一个威胁。其直接结果是东亚国家欲让美国重返亚太来节制中国。

3.         亚太国家区间贸易达到了60%。处在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之间的水平。

通过比较东亚国家的出口市场情况,可以得出两个问题:

l  中国和美国的出口分别占到本国GDP31%14%。这说明中国对贸易的依赖程度远远高于美国。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占到中国GDP5.3%,美国出口到中国占到它GDP1%,这说明中国对美国的依赖高于美国对中国的依赖。

l  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是:中国在亚太产业链中处于的非常关键的地位。美国会重新回到轴心辐射政策上吗或者使用新的地区主义TPP,把中国从把中国从亚太产业链中排除在外吗?

四、中美FTA策略的比较和竞争力分析

(一)中国为什么采用FTA策略?

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使得亚太国家的市场依赖转化为中国对亚太经济的真正影响力。签订东盟自贸协定就是出于这种政治上的考量,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来降低中国威胁论在地区的发酵,建立一个不以美国作为稳定亚太安全稳定的角色的新的亚太命运共同体。

l  北京的新的外交政策:缓解中国在亚太地区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威胁

l  中国领导人采用“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方针,与邻国保持良好关系,睦邻,安邻,富邻。

l  把东盟自贸区作为核心,“我们应该继续支持东盟,发挥其作为东亚合作的核心作用”。

(二)整合冗杂亚太地区自贸协定

现如今亚太地区过多的经济合作平台和自贸协定导致地区永远取代不了多边,这是由于冗杂的自贸协定中的原产地规则在内的一些规则导致了过高的交易成本。整合这些冗杂的自贸协定的方法就是TPPRCEP

(三)RCEPTPP的比较

v  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

1.RCEP是超越WTO的自由贸易协定,RCEP对高标准有要求,尽管这方面比TPP要少一些。和TPP不同的是RCEP具有灵活性,给予最不发达国家特殊待遇,允许最不发达国家更多的时间来完成自身的发展和转型。

2.ASEAN+616个国家包括东盟十国和东北亚的中日韩、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东盟和这6个国家已经签订了双边自贸协定,现在这16个国家已经开始谈判。整合这些自贸协定,建立RCEP,来确保东盟继续保持在核心的领导位置。

3.RCEP的谈判主要涉及七个领域:商品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经济技术合作、知识产权、竞争政策和争端解决机制。不同于TPPRCEP谈判涉及商品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经济技术合作这四个领域,这是因为RCEP更加强调对不发达国家的帮助。

4.RCEP的主要目标是支持和促进亚太地区的产业链。支持贸易便利化,解决自贸协定的重合,试图建立一个以东盟为核心的十六个国家的完整自贸体系。

v  TPP(泛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

1.更加综合的自由贸易协定

2.12APEC国家正在谈判,不久韩国和台湾或可加入。

3.涉及有21个领域的谈判,完全超过了传统意义上的关税减让。更多的是投资政策知识产权竞争政策(主要是国有企业改革)政府采购、劳工和环境标准。

4.区别于RCEP目的是整合亚太地区的产业链,TPP的主要目的是制定新的规则。这些规则是超越WTO的,更加国际的规则。在中国缺席的情况下,制定一些针对中国的新的21世纪的贸易规则(比如中美贸易摩擦的非常关注的知识产权、国有企业改革等),来规范21世纪的国际贸易行为。

比较两个协定中的成员国与其他RCEPTPP成员国的之间的贸易份额,发现RCEP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份额是超过TPP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份额。TPPRCEP最大的不同是:在TPP中,中国没有市场准入和市场开放承诺。所以RCEP的建立对其成员国来说获利更多。而TPP更多的获利是来自于日本,这是由于日本与TPP的很多成员国之前都不存在自由贸易协定。

v  美国和中国的谈判策略的比较

China

US

FTA方法:温和的贸易自由化;从货物贸易到服务贸易、逐步关税的减让的循序渐进;贸易政策上低法制化,强调灵活性,实际性和注重政治上的互信关系

FTA 方法:更加严格的黄金标准;激进的投资自由化;贸易规则的高法制化;超越WTO的高标准吗贸易规则

范围:只包括亚洲国家,ASEAN为核心,最希望的范围是ASEAN+3,现在愿意妥协为ASEAN+6RCEP

范围:向亚太国家地区的国家开放(不包括三个ASEAN新成员国);十年之内建立FTAAP(亚太自由贸易协定)

吸引力来源:中国式区域贸易中心,正在增长的经济,大国的崛起,强调政府在经济发展的作用,与亚洲国家文化更接近;区域化

吸引力来源:地区安全稳定剂,亚太地区再平衡,普适的价值观:民主和市场化;推动全球化

地区内的多边主义

地区范围内的双边主义:美国和其他成员国的双边

美国排除在外,中国占主导地位

中国排除在外,美国占主导地位

挑战:

Ø  东盟国家自身的深化整合

Ø  印度或称为麻烦制造者?

Ø  东盟作为一个整体和另外六个大国的谈判也将是非常困难的

挑战:

Ø  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分裂

Ø  太过于激进了,对发达国家而言很难短时间达到TPP的黄金标准

Ø  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双边谈判没有解决ROO的问题,同样也导致了美国和其他国家之间不同的税率

实质上是东盟到东盟+6的延伸

实质上是美日的自贸协定

加强中国在RECP中的影响力

改变和加强亚洲国家的美式价值观:民主和市场化,削弱政府对经济的影响力和政策空间

五、几点思考

1.在亚洲的历史中,首次出现非亚洲国家的超级大国和区域内的崛起的大国之间的潜在竞争。

2.经济上依赖中国,政策上依赖美国使得亚洲国家陷入政策上的尴尬。中美的竞争使得亚洲国家不知所措,在应该见风使舵还是徘徊在两者之间司机对冲呢?

3.对亚洲国家而言:感受到中国威胁的力量越强烈,他们越倾向于做出更多的妥协来加入TPP

4.对中国而言:怎样有效地把自身的经济影响力和市场力量转变成为政策影响力?

5.对中美而言:要建立中美自贸协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