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比亚大学投资展望:基础设施在吸引FDI的关键作用
JulianDonaubauer, Birgit Meyer、PeterNunnenkamp
众所周知,一国的基础设施状况是支持该国经济持续发展,推动贸易,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关键因素。然而,评估基础设施、FDI与经济发展间的联系还需更加详实的数据。现有的方法多局限于经济基础设施的特定几个方面,或是只包括有限几个国家的短期数据。
因此,我们构建了基础设施情况的全球指标。该指标基于30个衡量基础设施质与量的年度数据集,其中包括193个国家从1990年到2010年的数据。除总体索引之外,我们还为基础设施的几个特定组成部分建立了子索引,即交通、信息通讯技术(ICT)、能源和金融领域。基于上述方法,我们能对世界各地的基础设施质量及有效性进行持续跟踪。
图1以2010年为例,给出了世界各国基础设施的综合指标。不出所料,基础设施较为优良的多为北方国家而且属于高收入国家。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在这方面明显垫底。观察随时间的变化,我们发现多数在2010年综合指标排名前十的国家(包括新加坡、美国、挪威、日本)在1990到2000年已经排名居于前列了。排名方面的显著变化多发生在排名较低的国家当中。在1990年后脱离了排位最低国家组的国家中,斯里兰卡和菲律宾在各国中进步最为显著,而也门和赞比亚的情况则明显恶化。中国的排名从1990年的58位上升到2010年的28位;印度是从52位到34位。然而,总体上基于基础设施全球指标的总体排位在观察期内相当稳定。
图2所示,从FDI流入量与GDP比率角度分析,基础设施是一国吸引力的重要决定因素。总体基础设施标准差变化对FDI与GDP比率的影响程度远远超过遗产基金会投资自由指数和一国人力资本禀赋。这一点具有深远含义:例如,如果中低收入国家玻利维亚在2010年的基础设施排名垫底,如果其能自身基础设施提高到平均水平,则该国FDI与GDP比率可提高1/3。在交通和信息通讯技术基础设施两个子指标方面也能发现相似的效果,但相应效果在金融基础设施和能源相关基础设施方面表现较弱。
未来研究中,全球指标或许可用于估计基础设施缺口(相对于一个正常基础设施模式发展中国家同样高人均收入),评估外国援助对弥补缺口的作用和基础设施投资对提升一国FDI吸引力的效果。其他议题包括:基础设施短缺瓶颈对企业(国外和当地)生产能力和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克服之前数据的限制,我们的指标可系统性衡量基础设施、FDI和经济发展间的联系。
评估基础设施缺口对发展中国家政策制定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政策制定者可在更丰富的信息基础上决定当地政府资源在基础设施上如何分配这一问题。即使在邻国间的比较也能体现出巨大的差异:比如,交通基础设施是毛里塔尼亚最重要的瓶颈,而通讯在该国则没那么重要。而在阿根廷通讯和能源则尤为重要。第二,政策制定者与外国援助者谈判的基础更好。第三,他们可在与跨国公司面对面的谈判中争取更好的地位。就基础设施的不同方面对FDI流入的不同决定作用便于更深入认识FDI提升,而不是徒劳地满足企业利用廉价基础设施的要求。最后,邻国的政策制定者更容易发现瓶颈,去密切跨境经济关系和区域一体化,就共用基础设施进行谈判,并通过谈判突破瓶颈。
图1 总体基础设施指标的图示结果,2010

来源: Donaubauer et al., op. cit.
图2 总体基础设施指标对FDI流入对GDP的影响,1990-2010
来源: Donaubaueret al., op. cit.
(国经所硕士生李凌睿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