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阳: 新时期中国周边环境与“一带一路”倡议
2014年11月25日,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研究员李向阳教授受邀来到南开大学国经所,进行了《新时期中国周边环境与“一带一路”倡议》专题讨论。
此次会议由国经所所长蒋殿春教授主持,国经所冼国明教授、盛斌教授、葛顺奇教授、张诚教授、郑昭阳、张宇、毛其淋、靳晓婷等多位教师、博士生和研究生参与了讨论。
一、 中国和平崛起的世界意义
李向阳教授认为,美国和整个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和平崛起持警惕态度,美国称霸世界的几十年以来面临的最大挑战便是中国的和平崛起。
对于中国的和平崛起,国内外反应截然不同,相对人均指标来说,外部国家对经济的总量更加敏感,因为总量的增大将使该国更有实力对现行的国际秩序以及国际规则提出出于本国目的的需求。美国带领西方盟国主导世界历史多年,如今突然面临肤色、文化尤其是意识形态完全不同的中国的崛起,美国的压力可谓前所未有。
此外,李向阳教授特别强调,影响一个国家对国际经济影响力的因素不仅有经济规模、贸易量、出口,更重要的是进口量。2009年,中国已是很多国家的出口市场,当中国成为大多数国家的出口市场时,中国对世界经济规则的影响力将大大增加。
根据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2011年所做预测,2030年美国与OECD国家GDP总和占全球GDP比重将首次低于50%。如何在经济规模占劣势的背景下继续主导全球的规则和秩序是西方国家首次遇到的问题。李向阳教授认为,上述情况是西方大国把经济战略重心从多边转向区域的一个重要考虑。
相对于新兴经济体,西方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是一个“失败者”,他们把这种失败一方面归结为新兴经济体的不公平竞争,另一方面归结为全球治理的缺失。其中,对中国入世效果的评判成为西方国家重新评估经济全球化的主要依据。再全球化的实质是要改变现行国际经济竞争的规则。
李向阳教授认为目前西方大国应对中国崛起的对策选择主要有:1,把中国纳入到现行的国际体系之内,防止“有选择地执行国际规则”;2,把中国排除在特定的规则制定载体之外,如TPP,TTIP;3,改变中国的周边环境,阻止中国和平发展进程;4、分化、瓦解中国。
二、 稳定、经略周边关系
目前大国的亚洲战略调整主要包括:1、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2、日本:钓鱼岛争端与对抗中国战略;3、俄罗斯:乌克兰危机与新亚洲战略;4、印度:东向战略;5、欧盟:充当争端“裁决者”的亚洲战略。李向阳教授认为大国的这些亚洲战略调整都是为应对中国和平崛起的进程所采取的措施。
随后,李向阳教授又分析了日本挑起钓鱼岛争端的利益诉求,1、完成对钓鱼岛从实际控制到法理控制,“搁置争议的时间优势在中国一边”;2、 修改和平宪法,成为“正常国家”。这是日本追求成为“正常国家”的途径;3,阻止中国成为亚洲秩序的主导者。 这一点与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目标是一致的。
此外,李向阳教授针对中国如何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做了详细的讲解。他强调,中国要完成和平崛起战略,必须按照“亲诚惠容”的基本原则稳定、经略周边关系。中国是大多数周边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和出口市场,周边国家对中国的依赖很大。构建符合亚洲实际需要的地区安全与经济秩序至关重要。
三、 “一带一路”倡议
李向阳教授首先对“一带一路”的基本定位作了简要阐述,他认为,“一带一路”是我国新时期经济外交的重要平台。以运输通道为纽带,以互联互通为基础,以多元化合作机制为特征,以打造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新型区域合作安排,"一带一路"倡议同时是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
中国构建“一带一路”需要优先处理的几方面关系:
1、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2、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3、经济合作与非经济合作的关系;
4、机制化合作与非机制化合作的关系;
5、利益让渡与利益获取的关系;
6、利用既有比较优势与创造新优势的关系。
最后,李向阳教授表示,创造新优势将是“一带一路”面临的重要课题,“一带一路”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各方需做好长期准备切实落实“一带一路”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