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金涛:“康波理论及宏观对冲框架”学术报告

发表日期:2015/04/15 已经有215位读者读过此文

周金涛:“康波理论及宏观对冲框架”学术报告 

 

主讲人周金涛,1998年从国经所毕业,现任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董事总经理,是中国证券宏观策略研究领域结构主义学派的开创者。在近17年的证券分析工作中,始终致力于经济周期的研究,尤其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对资产价格影响的研究与应用,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上已经形成了一个流派。由他首创的以经济周期理论分析中国资本市场的独立框架,引领了市场的研究趋势。

2015年4月12日,国经所在经济学院高层一楼报告厅主办了“康波理论及宏观对冲框架”主题讲座,讲座历时2小时。讲座由国经所所长蒋殿春教授主持,国经所博士生、研究生现场聆听。

“人生财富的积累,是不可能靠工资来完成的,如果你在资产价格方面有一定的投资,那么获得的收益一定是与工资不同量级的。”在周金涛看来,经济周期最重要的作用是为人生规划提供参考,掌握了经济周期的变化规律,你就可以在人生的不同时点选择不同的资产布局,从而最大化自己的收益。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出生的时点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命运。人的一生只能经历一次有效康波,人的出生时点决定了生命中康波机会的时间和次数。

康波周期是1926年俄国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在分析了英、法、美、德以及世界经济的大量统计数据后,发现发达商品经济中存在的一个为期50~60年的长周期。一次康波周期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回落四个阶段,根据雅各布、范杜因的长波周期划分,到目前为止,人类历史被划分为五个康波周期。每一轮的康波周期都有一个鲜明的技术特征,如第一波是纺织机、蒸汽机的发明使用,第四波是汽车、计算机的普及,第五波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处于康波周期的国家被划分为主导国、追赶国和资源国,对于主导国而言,其资产价格波动的因素是经济波动和货币体系;对于追赶国而言,资产价格推动因素还要包括工业化进程;而对于资源国而言,资产价格推动因素则主要是商品牛熊。第一、二轮康波周期中,主导国是英国,第三、四轮的主导国则是美国。第四轮康波周期中,追赶国是日本,第五轮则是中国。第五轮康波周期中的资源国是俄罗斯、澳大利亚等,而随着资源价格的不断下降,未来十年资源国都将处于经济衰落期。

我们应该如何运用康波周期配置自己的资产呢?周金涛提出,首先我们要对自己所处的周期有所了解。我们目前正处于第五波长波衰退的后半期,开始向萧条转换,而本轮长波繁荣期的顶点在2004年,中国经济的低点则会出现在2019年左右。人生有四大类资产,其一,是最暴利的大宗商品,它是由康波所推动,人的一生只会经历一次。而本轮康波周期中,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发生在2000~2011年,在这期间,很多人因为大宗商品如煤炭的买卖一夜暴富,而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如石油价格的暴跌,使得通过大宗商品买卖而致富成为历史。黄金与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一般相同;其二是房地产,其价格遵循库兹涅茨周期,对人生具有普遍意义。周金涛则通过对房地产周期的研究做出预判,2019年左右会出现房价低点,无论对投资需求还是刚性需求来说都是一个好消息;其三是艺术品投资,不具有普遍人群意义;其四是股票市场,但其不具备普遍规律,周金涛在讲座的最后也提到,本轮股票市场的繁荣其实是股票市场估值重估的牛市,估值重估来源于对中国经济改革成果的看好,再加上我国政策因素导致的无风险利率的持续走低、“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提出,使得股票市场在近期没有大的风险。

周金涛也提到,康波理论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一个统计规律,没有严密的理论体系。

周金涛关于经济周期的研究主要依据来自奥地利学派。根据熊彼特的理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历史中,同时存在着三种经济周期,分别为康德拉季耶夫长周期(长周期,50年左右),朱格拉周期(中周期,10年左右)和基钦周期(短周期,40月左右)。每个康波周期分为六个中周期,在一个中周期里,还套着三个短周期,这就是三周期嵌套模式。经济增长正是经由经济周期的变动实现的。除了三周期嵌套模式,还要研究一个库兹涅茨周期,也就是房地产周期,这个周期实际上横跨两个中周期,可以解释经济推动力的问题。利用四周期嵌套模式,周金涛多次成功预测中国乃至世界资本市场的趋势,如对2008年中国经济拐点和全球经济将出现康波衰退的预测,2008年年底对中国经济将出现V形反弹的预测,2013年,当全民陷入房地产热之时,他提出房地产周期将现拐点的观点等等。对于未来,周金涛也谈了自己的看法,2014~2018年将是世界经济波动加剧的阶段。美国当前正处于房地产周期上行,将持续到2025年左右,2017年左右将出现阶段性回落。中国经济的低点将出现在2019年左右,届时将是房地产周期、朱格拉周期、库存周期的低点。

周金涛认为,学生阶段的研究与工作岗位上的研究截然不同,但是学生阶段必须形成扎实的理论基础。如要想对经济周期理解更加透彻,仅有对周期理论的研究是不够的,还需对工业化理论和世界经济发展史十分了解。再比如对于一些重要的名词,一定要有深入的理解,才能在工作岗位上运用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