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第三季度世界经济综述
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 葛顺奇
前言2
一、 世界经济形势概述与展望 ............................................2
(一)全球经济低速增长,复苏步伐缓慢 ...................................2
(二)发达国家就业市场表现良好,新兴经济体失业率普遍攀升 ...............3
(三)国际贸易持续低迷,前景仍不容乐观 .................................3
(四)全球金融出现明显波动,市场稳定性有所降低 .........................4
(五)TPP取得实质突破,大型区域经济合作稳步推进.........................5
(六)国际大型化并购交易活动持续活跃....................................5
(七)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下跌,服务业增速放缓..........................6
二、主要国家经济形势概述与展望..........................................9
(一)美国 .............................................................9
(二)欧盟 .............................................................10
(三)日本 .............................................................11
(四)新兴经济体 .......................................................11
三、重要经济事件概述及影响 .............................................12
(一)TPP多轮谈判受阻,终达成一致 ......................................12
(二)全球股市动荡,引发市场极大担忧 ...................................12
(三)美联储加息不确定性增加,或将继续推迟 .............................13
(四)“一带一路”推进沿线国合唱,涉及行业向纵深扩展 ...................13
(五)央行调整人民币中间价形成机制,人民币汇率大幅下调 .................14
前言
世界银行10月15日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称,全球经济发展前景仍不均衡。发达经济体预计复苏将略有加快,得益于石油价格下跌、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金融条件的改善。而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由于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流向新兴市场资本减少、金融波动加剧,使得新兴市场面临的下行风险仍在上升,预计将连续第五年放缓增长进程。
一、 世界经济形势概述与展望
(一)全球经济低速增长,复苏步伐缓慢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0月公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增长3.1%,比7月份的预测值下调了0.2个百分点。预计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将提高至3.6%,比今年年初预测提高了0.3个百分点。
其中,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表现依然不均衡。随着美国和英国的复苏进度加快,货币政策可能会收紧,欧盟和日本保持温和复苏状态,与年初预测一致,欧盟2015年经济增速维持1.5%,其中法国、西班牙分别维持1.2%和3.1%,日本经济恢复正向增长为0.6%。美国2015年经济增长预计为2.6%,高于7月份预测0.1个百分点,2016年将升至2.8%。意大利的经济增长较7月预测高了0.1个百分点达到0.8%,而德国的经济增长较7月预测降低了0.1个百分点达到1.5%。
美元加息在即可能带来融资成本的增加、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疲软、对大宗商品密集型投资的依赖下降、以及中国经济减缓和石油出口国经济增长减弱等,多个因素加剧了发展中国家本已放缓的增长势头。世行将2015年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由原本预计的4.4%下调至4.0%,2016年经济增长由7月预计的5.2%调至4.5%。其中,巴西经济预计今年将萎缩3%,较7月预测下降了1.7%,俄罗斯预计也将萎缩3.8%,而印度经济增长则为7.3%,尽管较7月预测下降了0.2个百分点,但仍超过中国第三季度6.8%的预计经济增速。
图1 世界银行2015年全球及区域经济增长预期调整 单位:%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全球经济展望》2015年10月版
(二)发达国家就业市场表现良好,新兴经济体失业率普遍攀升
IMF10月修正更新的《世界经济展望》(WEO)中,发达国家2015年的失业率从2014年的7.27%下降到6.88%,较去年年底预测的失业率低了近0.2%,预计发达国家2016年的失业率仍呈下降趋势。2015年第三季度,美国失业率继续稳中有降,劳动力市场重回正轨,失业率基本稳定在5.5%左右。在欧元区经济增长的带动下,欧元区失业率也将下降,OECD预计,欧元区失业率将在2015年和2016年分别降至11.1%和10.5%,但其失业率仍处于各主要经济体较高水平。新兴经济体就业延续第一季度走势,在经济放缓的同时失业率也普遍攀升。
(三)国际贸易持续低迷,前景仍不容乐观
全球经济减速也导致了国际贸易持续低迷,WTO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全球出口值同比下降10.9%,较上年继续回落0.3个百分点。人民币汇率是加大企业出口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国际清算银行测算,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累计升值10.6%,其中对欧亚升值17.3%,对日元升值9.6%,使我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有所减弱。
图2是2015年1—7月世界商品贸易总量的变动趋势,可以看出自2015年年初以来全球贸易量持续波动,但波动幅度并不明显。其中,全球贸易在3月及6月份分别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升态势,而进入第三季度以来(7月份)又再度小幅回落。
图2 2015年1-7月世界商品贸易量走势
数据来源:世界贸易组织数据库(单位:百万美元)
2015年第3季度,国际贸易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增长缓慢,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在全球经济复苏艰难的形势下,各种形式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更加新型和隐蔽的贸易壁垒限制了全球贸易的回暖;中东紧张局势、乌克兰危机等地缘政治风险尚未消除,影响相关地区贸易发展;发达国家不均衡的经济复苏、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长放缓,导致相关进口需求也随之下滑;大宗商品和原油价格波动、各国货币政策的分化、汇率波动及TPP协议的达成等均为国际贸易发展带来更多不确定性。
(四)全球金融出现明显波动,市场稳定性有所降低
2015年10月7日,IMF发布的最新版《全球金融稳定报告》称,全球金融稳定性有下行态势,疲弱的市场流动性放大了市场冲击力度,长期的低利率和量化宽松压低了资产市场上的风险溢价。据路透社报道,EPFR Global & BAML数据显示,2015年第三季度全球股市普遍大幅下跌,股市缩水10万亿美元。并且,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兑美元汇率一路狂泻,2015年第3季度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促使全球货币及股票价格均发生急剧调整,加之美联储加息预期仍然存在、欧洲央行量化宽松规模预期有所增强、以希腊为代表的公共债务危机仍存隐患,使得汇市风险加速上升,全球资本流动加剧,金融市场稳定性有所降低。
(五)TPP取得实质突破,大型区域经济合作稳步推进
9月30日,TPP(跨太平洋战略伙伴关系协定)部长级会议于美国亚特兰大举行,次月5日,美、日及其他10个泛太平洋国家就TPP达成一致。TPP这一实质性突破所引起的巨大关注,一方面在于其对全球经济发展的影响——12国合计占全球经济比重达40%,另一更深远的方面涉及全球经济规则的制定权。
另一覆盖面较广的区域经济协议是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8月底,第三次RCEP部长级会议于吉隆坡举行,各方就货物贸易出价模式达成一致,并同意力争于今年年底前实质性结束谈判。有理由认为,在TPP取得实质性突破的背景下,RCEP将加速谈判进度并力争达成更高标准的结果。其他涉及主要经济体的区域经济协议包括TTIP、中美BIT、中欧BIT以及中日韩BIT。截至9月底,中日韩BIT谈判已进行至第八轮。而美欧之间的TTIP在欧洲一直重重受阻,欧洲民众反对TTIP的游行示威不断,而在美国2016年大选在即的背景下,TTIP恐怕短期内难以取得实质性成果。
(六)国际大型化并购交易活动持续活跃
2015年的全球并购正以创历史新高的速度加速推进,据金融调查公司汤森路透的统计,2015年1月至10月上旬的并购金额接近3.4万亿美元,第二季度与第三季度连续两个季度破万亿美元。
近日,戴尔公司以670亿美元收购数据存储公司EMC,打破芯片制造商Avago Technologies以370亿美元收购博通的科技界并购纪录,创下科技界最大规模的并购案。此外,全球最大啤酒厂商百威英博啤酒以1040亿美元收购全球第二大啤酒制造商南非米勒公司,从而缔造全球最大的啤酒生产帝国,这意味着全球每卖出三瓶啤酒就有一瓶来自该公司,此次交易也是目前年内最大、史上第六大的企业并购案。在全球经济出现增速放缓的背景下,需求的扩大充满不确定性,企业难以通过设备投资来追求增长,因而将重心转向通过并购扩大规模以提高市场影响力并维持盈利能力。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企业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2015年9月中国并购市场共完成192起并购交易,其中披露金额的有14起,交易总金额约为57.24亿美元。其中共完成了16起跨国并购,海外并购表现抢眼,近三个月的并购金额平均占比达到46.7%。其中,2015年9月16日,中国远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收购土耳其伊斯坦布尔Kumport集装箱码头65.00%股权,本次交易对中远太平洋在欧洲的业务发展有良好的协同效应。9月29日,阿里巴巴及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于宣布共同投资于印度One97通讯有限公司,将印度最大移动支付服务PayTM纳入掌控,抢滩印度市场。紫光股份投资约38亿美元购买西部数据股份,交易后紫光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光明食品集团1.1亿欧元收购西班牙食品业巨头米盖尔公司72%。与海外并购相伴随的是全新的环境、文化,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更复杂,企业既要抓住机遇,也要应对挑战。
(七)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下跌,服务业增速放缓
代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美国商品调查局CRB指数在今年第三季度继续下跌,9月份同比跌幅超过15%。其中国际原油价格从2014年的每桶100美元左右跌至目前的每桶50美元以下,铁矿砂金矿价格从2014年的每吨130美元跌至目前的每吨60美元左右。由于各类商品供过于求的现状并未得到显著缓解,金融及农产品价格未来走势依然疲弱。随着美联储加息的临近,市场对加息时点的预期存在分歧,同时来自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石油需求正在回升,而OPEC的石油供给开始减产,可能会导致下一季度大宗商品价格走势波动性加大。
图3 全球原油期货价格走势图

数据来源:Wind资讯。
同样,对于国际铁矿石市场,在第三季度初出现了快速探底并小幅反弹。我国是世界最大的钢铁需求国,而房地产行业是钢铁行业的最大下游产业,在我国房地产市场需求下滑情况下,全球钢铁和铁矿石市场形式仍不乐观。
图4 全球铁矿石期货价格走势图
数据来源:Wind资讯。
从全球服务业PMI指标看2015年第三季度,全球服务业整体呈现增长态势,但增速稳中有降。发达国家服务业PMI指标均处于荣枯线以上,但整体看,PMI指数呈现下降局势,发达经济体服务业增速有所放缓。
图5 全球及发达经济体服务业PMI指数走势图
数据来源:Wind咨讯
而从新兴经济体看,2015年第三季度,俄罗斯服务业持续了第一季度的衰退,但下降有所放缓,初步呈现企稳态势;金砖国家其他成员服务业PMI指数均维持全球水平以下,处于低速增长阶段,印度在荣枯线水平上波动较大。
图6 全球及发展中经济体服务业PMI指数走势图
数据来源:Wind咨讯
二、主要国家经济形势概述与展望
(一)美国
美国经济复苏势头有所放缓。巴克莱、摩根大通(JPMorgan)等纷纷将美国第三季度GDP增速预期从1.5%左右下调至0.9%-1.2%。这很大程度上受到消费者支出增长率的影响,第三季度美国消费者支出增长率从3.6%降至3.2%。
GDP增速放缓,失业率却在全国范围内有所下降。美国劳工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三季度美国全国失业率经季节性因素调整平均为5.17%。其中,8月份,29个州失业率下降,10个州失业率有所上升,中西部地区失业率最低为4.6%,西部地区最高为5.7%。三季度,美国35个州和华盛顿特区的非农部门就业岗位均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增幅排在前三的分别为:加利福尼亚(增加47万)、佛罗里达(增加26.15万)、德克萨斯(增加21.77万),总体上看,美国就业市场重回正轨。
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美国9月核心CPI月率上升0.2%,创三个月来最大升幅,而9月PPI月率则下降0.5%,落得8个月以来最大降幅,美国9月工业产出月率下降0.2%,连续第二个月下滑。这是美国整体经济喜忧参半的表现。
美国商务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受到强势美元和海外需求疲弱的影响,美国第三季度贸易前景依旧堪忧。美国8月贸易逆差环比增长15.6%,至483.3亿美元,创五个月来最高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市场对美联储加息的谨慎预期。同时,贸易数据显示包括石油在内的工业用品与材料的出口降至近五年来的最低水平,显然强势美元、大宗商品价格疲软和海外经济增长缓慢压制了海外市场对美国商品的需求,美国经济发展前景或面临失速风险。然而,近日以美国为主导的TPP协议的达成也将为美国乃至全球的贸易增长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二)欧盟
2015年3-5月,欧洲商品贸易形势整体走低,英国、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进出口贸易额均有所下降。6月份以来,欧洲贸易在出现了大幅反弹之后再度呈现下降趋势(见图8)。贸易形势虽有改善但仍不容乐观。欧洲经济复苏乏力、新兴经济体增长放缓减少对欧洲进口需求的减少、乌克兰地缘政治问题、希腊债务危机以及中东局势持续紧张都将成为欧洲对外贸易的阻碍因素。从贸易进出口差额来看,欧洲下半年的贸易顺差正逐步加大,7月份已达150.3亿万美元。这一形势的好转主要得益于欧洲央行于第一季度实行的量化宽松政策、欧元贬值对出口的促进及希腊债务危机的趋缓。
图8 2015年1-7月的欧洲贸易量走势

数据来源:世界贸易组织数据库(单位:百万美元)
2015年10月13日欧委会经济和金融总司发布《欧元区经济季报》,表示欧元区复苏依然脆弱,并呈现出结构性和循环反复特征。去杠杆化导致投资持续疲弱,居民消费和非居民投资不振是经济活动不活跃的主要原因,直到启动银行联盟之前,对银行过度杠杆的政策反应明显缓慢和缺乏协调。谨慎来看,欧元区调整能力依然偏弱,成员国的结构改革应该与完善经货联盟的举措携手并进,尤其重点完善金融联盟。
(三)日本
日本经济渐渐回暖,2015年一季度各项指标基本已经较为稳健,三季度GDP年化季率修正值为4.4%,远高于二季度的3.9%;环比增速也由1%上调至1.3%。三季度的日本经济基本保持经济的温和复苏基调不变,制造业和服务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较上季度均有回升,分别为51.3和52.1。自今年5月,日元兑美元开启了新一轮的贬值,其企业出口竞争力明显增强,7月和8月合计出口同比增加5.45%。消费表现预计与上季度持平。伴随着工资谈判而来的对于高收入的期望,劳动力市场平稳,7-8月份失业率在3.35%,劳动收入稳步增加。日本央行表示继续实施既定规模的量化宽松政策,保持每年购入足够数量的国债,以此向市场提供足够的流动性。
(四)新兴经济体
IMF在《世界经济展望》10月版中预计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在2015年将大体稳定维持在4.3%,2016年将升至4.7%。由于中国当局更加重视减少近期信贷和投资快速扩张带来的脆弱性,因此投资增长将进一步减缓。中国经济增长的放缓也会产生重要的地区效应,多数亚洲新兴经济体额增长预测均被下调,但印度的增长预测并未改变,由于油价下跌使贸易条件得到改善,政策改革促使工业和投资活动回升,这些因素都抵消了外部需求的减弱。对俄罗斯而言,油价大幅下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卢布贬值严重等都直接影响了经济的急剧下滑。并且石油和其他商品价格的下跌对贸易条件和实际收入的影响会对中期增长产生更大的阻碍作用,暴露于能源价格风险之下的高收益债券和风险利差进一步扩大,新兴经济体可能会面临资本流动的突然逆转。
三、重要经济事件概述及影响
(一)TPP多轮谈判受阻,终达成一致
7月31日,新一轮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部长级会议在美国夏威夷毛伊岛落幕,谈判各方在农产品和汽车业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等关键议题上未能取得突破,没有达成协议。由于主要参加国加拿大将于10月19日举行大选,各国希望在其大选前大致达成共识,但鉴于参加国之间分歧较大,能否谈妥尚是未知数。因此,各国基本决定于9月底在美国南部亚特兰大启动TPP首席谈判代表会议,30日和10月1日两天召开部长级会议。在相关议题方面,除了上述分歧以外,其他问题还包括加拿大的大选季节和即将来临的美国、日本竞选运动等。但各国解决困难的决心也十分坚定,例如TPP谈判在美国国会已取得了快速通道授权,TPP或许达成有望。协议若达成将覆盖8亿人口的市场,对全球贸易规则产生重要影响,未来全球贸易投资格局亦将更加多元化。于是在10月5日,美、日及其他10个泛太平洋国家就TPP终于达成一致。
(二)全球股市动荡,引发市场极大担忧
7、8月份全球股市接连大跌,波动状态或将持续。北京时间7月7日约22点30分,标普500指数跌破100日均线,为2014年10月20日以来首次出现;欧洲泛欧绩优300指数跌幅扩大至1%,欧元区蓝筹绩优50指数下跌1.5%。“希腊退欧”的恐慌情绪仍在欧美市场蔓延。北京时间8月21日起,全球股市再次出现集体大跌。数据显示,美国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跌530.94点,跌幅3.12%;标准普尔500指数跌64.84点,跌幅3.19%;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跌171.45点,跌幅3.52%。盘面上,所有板块全面走低,科技、能源和金融板块领跌。欧洲股市同样表现出大跌,德国DAX指数跌307.67点,跌幅2.95%;法国CAC指数跌152.56点,跌幅3.19%。而亚太地区同样没能幸免,日经225指数跌597.69点,跌幅2.98%。中国A股跌幅更大,沪综指跌156.55点,跌幅4.27%。全球经济放缓、原油重挫打击市场信心等无疑是股市暴跌的重要原因。与此同时,美联储加息的预期也因通胀、制造业现状及就业等因素而变得越来越不确定,近期诸多国家货币的贬值也令全球货币市场变得不那么确定,种种因素令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开始表现出撤退的意愿。
(三)美联储加息不确定性增加,或将继续推迟
今年以来,由于美国劳动力市场强劲复苏,美联储官员们考虑开始加息。新增就业人数稳健增加,表明劳动力市场离美联储充分就业的目标在接近,也说明经济中的闲置在减少,在未来会让通胀有上行压力。9月份,美国新增非农就业人数大幅不及预期,7月和8月数据也遭到下修。这意味着强势美元和海外经济增长疲软,对美国经济造成冲击。采矿业在7-9月三个月的就业都在收缩,制造业在8月和9月就业情况糟糕。以上事实使得美联储于10月会议上加息的可能性下降。美联储加息要求的就业、通胀和金融环境条件是否会在今年内得到满足,仍是一个未知数,任何一项不能达到目标都将动摇美联储年内加息的决心,一项以上要求不达标就可能使得加息推迟至明年。
(四)“一带一路”推进沿线国合唱,涉及行业向纵深扩展
据商务部统计,2015年前八个月,中国企业共对“一带一路”沿线48个国家直接投资额同比增长48.2%。目前,中国已经与沿线国家签署了17个政府或部门间合作文件,正着力推进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孟中印缅六大国际经济走廊建设。中俄东段天然气管道、巴基斯坦瓜达尔港、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等项目进展顺利,中白工业园、中马钦州产业园和中马关丹产业园、中印尼综合产业园、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等园区建设扎实推进。“一带一路”项目的陆续实施,已经并将继续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各国人民将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
此外,“一带一路”涉及行业也在纵深两个方向不断扩展。除了主要集中于改善铁路和海上纽带以外,近期航空领域逐渐进入视野。9月23日,中国与捷克首条直飞航线开通,为中国的“空中丝绸之路”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与此同时,国内能源化工抢抓“一带一路”机遇进入了实质性阶段,一批项目已经落实并初显成效。在“一带一路”倡议能源互通中哈油气开发合作加快推进的大背景下,新疆天业、广汇能源等新疆区内能源化工企业相继做出了规划,形成了能源特色全产业链。全产业链布局西起哈萨克斯坦、新疆、甘肃一直向东延伸到宁夏、直至长江入海口江苏启东,覆盖国家“一带一路”整体战略布局。
(五)央行调整人民币中间价形成机制,人民币汇率大幅下调
2015年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调整人民币中间价形成机制,并在此后的三个交易日内完成了中间价与市场汇率的点差校正。当日上午,央行公布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2298,较上一个交易日贬值1136点,下调幅度达1.9%,创下1994年人民币官方与市场汇率并轨以来最大单日跌幅。13日,央行随即表示本次汇改的出发点是使经济更有弹性和增加抗风险能力,完善中间价后人民币累积贬值压力已一次性释放,短暂波动后可以回到正常状态,鉴于经常项目长期顺差和坚持稳健货币政策,人民币还会进入上升通道。相信更加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将利好对于人民币的信心和人民币进一步国际化。商务部表示,当前人民币不存在持续贬值的基础。
表1 汇改前后两日汇率、中间价及变化幅度
时间 | 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 | 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涨跌(BP) | 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收盘价 | 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收盘价涨跌 | 价差 |
8.10 | 6.1162 | 12.00
| 6.2097 | 0 | -935 |
8.11 | 6.2298 | 1136.00
| 6.3231 | 1134.00
| -933 |
8.12 | 6.3306 | 1008.00
| 6.3870 | 639.00
| -564 |
8.13 | 6.4010 | 704.00
| 6.3990 | 120.00
| 20 |
8.14 | 6.3975 | 35.00
| 6.3918 | 72.00
| 57 |
连续贬值幅度 | 4.45% | | 2.96% | | |
当周贬值幅度 | 4.38% | | 2.85% | | |
数据来源:中国金融信息网
从汇率改革的政策效果看,人民币中间价形成机制调整有助于增强中间价的市场化程度和基准性,更大程度地体现市场预期,提高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程度。同时,商务部也表示,汇率变化是双刃剑,本次人民币币值变化对外贸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劳动密集型和即时结汇的企业可能相对受益,而对进口依存度较高的行业和外债较多的企业,成本就会相应提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8月发布了对中国年度经济评估报告,首次作出“人民币不再被低估”的评论,同时建议增加汇率灵活性,在2-3年内实现有效浮动的汇率机制。具体建议包括进一步扩大浮动区间、改革汇率中间价制定方式等。由于汇率的市场化程度是IMF对于人民币加入SDR的技术性要求的重要方面之一,此次IMF对于人民币态度的态度转变,使得各界对于人民币加入SDR的预期不断升温。
总之,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政策实施的重点仍在实施结构性改革,在经济增长放缓的环境下支持需求增加,主要措施仍以提高劳动力参与程度、促进劳动力市场调整、解决债务积压问题、降低进入产品市场的壁垒等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