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经所教授参加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学术会议(2016)
11月19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与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在科研楼配楼五层会议室联合举办了主题为“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的学术会议。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商务部研究院、上海社科院、清华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高校及研究机构的数十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共同就全球经济治理的理论基础、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角色、“一带一路”与全球经济治理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1.全球经济治理的理论基础
中国人民大学雷达教授认为国际经济秩序与全球经济治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重点解决交易规模扩大和反危机问题,后者主要通过建立超主权政府和依靠私人部门解决全球化进程中产生的外部性问题和公共产品供给。清华大学楚树龙教授从国际组织与机构、多边制度安排、双边安排与国内法四个方面介绍了美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经验做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桑百川教授从世界市场失灵的角度阐释了全球经济治理的理论基础,认为全球经济治理的理论依据在于解决世界市场失灵问题,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有效缓解世界市场失灵。

2.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角色与任务
中国人民大学黄卫平教授认为G20杭州峰会很好地探明了全球经济治理的需求问题,并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对于全球经济治理的“中国供给”。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盛斌教授从G20杭州峰会取得历史性贡献的角度,阐述全球化逆袭背景下全球经济治理中的中国作用,提出中国参与和引领全球经济治理新规则的9大标准。吉林大学王厚双教授认为全球经济治理在主题、平台、议题与权利义务等方面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全球治理结构面临深度调整,中国应抓住机遇,积极主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3.一带一路新型区域化合作助益全球经济治理
中国社科院张蕴岭研究员认为“一带一路”是新型发展的区域性合作倡议,中国应着重加强“一带一路”的机制构建,促进企业参与规则制定、遵守行为规范和守则,持续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商务院研究院李光辉研究员介绍了中国自贸区战略的最新发展,认为建立符合国际化、市场化、法制化要求的贸易投资规则体系,可推动自贸试验区成为我国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上海社科院赵蓓文研究员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优势产业特点和投资风险程度,提出做好预防基础工作、用好国际投资担保与利用争端解决机制等政策建议。
在本次会议上,十多位演讲嘉宾和点评嘉宾围绕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在全球政治经济局势判断、中国提升全球治理能力建设等方面达成共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将持续跟踪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这一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打造更多的学术交流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