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玉琪:在路上
范玉琪,2015年国经所硕士毕业,本文是她工作一年半后的感想与
思考,很值得阅读。
无论是多么美好的体验,
也无论是多么深切的悲哀,
都会逝去,都会成为修行的一部分。
我希望能用文字写我自己,也写有相似经历的人,
时光会安抚受的伤,也会给人信仰,
认真过好每一天,明天才会是你热爱的模样。
这一年,我24岁,从2015到2016,从毕业到工作,生活教会了我很多。
“所谓青春就是尚未得到某种东西的状态,就是渴望的状态,憧憬的状态,也是具有可能性的状态。”我想,这一年的我,应该是这样的状态,眼前展现着人生的广袤和恐惧,面对着生活的艰辛和侵略,尽管我拥有的还不多,尽管我的力量还很单薄,但是偶尔也能畅想一下拥有一切的感觉。
有梦想的人光芒万丈

前两天下班,和同事讲起来到现在为止自己遗憾的事情是什么。其实,我真的有很认真地考虑过这个问题,有什么事情是我想做而没有做的呢?有什么事情是我通过现在的努力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实现的呢?
我想出国留学,想趁着年轻出去看看这个世界,让自己换一种节奏,换一种生活方式;想培养一个兴趣,除了工作还有一件可以让我放松、让我发现美的事情;想当一个自由撰稿人,把自己看到的用文字记录下来,完成看清外在世界和认清内在自我的过程。经常,站在北京拥挤的地铁上,看着车窗上人和人之间模糊的轮廓,思绪就已经飘出去很远,被报站声拉回现实的时候,我会突然庆幸自己还是一个拥有梦想的人。在我的思想里面,人生的过程应该是阶段化的,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重点。有梦想是好的,但是在实现之前,必须经历的就是现实的磨砺和考验。
我原来的舞蹈老师,比我还小两岁,我其实今年很少和她联系了,只是从朋友圈里能看出她的动态。这一年,她和男朋友分手,毕业之后拖着行李箱回到重庆,开始创业,从一个人到六个人,创办了一家很小的传媒公司。最难的时候,六个人和五只狗挤在一家破房子里;空调坏了,半夜热到冲冷水澡;没有晾衣服的地方;几个人吃一桶泡面。你看,梦想的样子有很多种,但是生活的残酷往往是相似的。她经常在朋友圈分享拍的写真,录的MV,制作水平、拍摄质量什么的就谈不上了,但是我觉得里面她每一个动作,每一次眼神,都是光芒万丈的。
读书的时候,一直不知道真正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以为成绩就是一切,年少轻狂的心多少有些不可一世。工作了,才明白世道艰难,绝大部分人在不同的岗位都熬的不容易,没有人将就你,没有人同情你。太多人,不远万里,背井离乡,在大城市孑然一身的奋斗。人和人之间,真的有出身、家庭、际遇、长相的千差万别,唯一没有差别的,大概就是努力的权利了。
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我很多次见过凌晨三四点的北京,不是因为醒得早,而是刚刚才加班结束要回去睡了。整个街道都因为漆黑而笼上了一层雾气,路上零零星星的几辆车。还在规律变化着的红绿灯,是那些疲惫的夜里最鲜亮、最活跃的颜色。我们七七八八个人走在街上,边走着,边说笑,临睡之前,总是最清醒的。走过一个小路口的时候,还会闻到烧烤的味道,偶尔还会碰上几个刚刷夜结束的社会青年,身上还带着散不去的烟酒味。那段时间,觉得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早一个小时下班,早一个小时睡觉。
2016年年初的时候,我感冒很久都没好,出差去西安,那是最忙的时间,白天边擦鼻涕边做底稿,晚上耳朵疼得难受睡不着觉,为了让自己好起来吃不下饭也强迫自己吃,每天都要喝很多杯开水,记得,每次给爸妈打电话都不敢说太多话,怕说多了自己会哭出来。再后来,借调到一个新项目,客户的业务是之前没接触过的类型,只能自己抱着合同一笔笔看账是怎么做的,为了能找到差异,一本本的翻凭证,还原客户计算的过程,再去和客户解释,能得到认同才是如释重负的时候。中期结束,大概八月底下了项目,开始准备CPA考试,每天给自己订好计划,每天需要看哪些科目、看多少页书、做多少题,没有时间睡懒觉,没有时间逛街,只有傍晚的时候出去跑几公里,出些汗才觉得压力小了很多。每次觉得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我就想着现在觉得辛苦,是因为在走上坡路。
也许真的是这样,时间花在哪里,都是能够看见的,付出的够多,便不会被辜负。这一年多,我通过了CPA专业阶段的考试,用掉了3个笔记本,写满了日程、学习和工作笔记,这些都是我的财富,再回过头看,真的觉得自己变强大了。这一年,我好像一直都在学新的东西。有的时候觉得,大学和研究生学的知识也用不太到啊,但是真正宝贵的是学习的能力和思维的方式。从一开始工作的抓不到头绪,到现在慢慢理清思路,能够发现问题,并能够灵活的解决一些事情,我觉得自己是在进步的,这种感觉很好。现在的我,无比感谢之前那个努力又坚持的自己。
在毕业之前,我就在想,我能在这个社会上立足的优势是什么?我努力让自己具备更专业的素养,让自己多学一点技能,可能过程会很难,但是我愿意去相信、去努力。我们同学聚餐沟通起来,这一年,没有人走的是不难的,不管从事的是什么样的工作,不管平台的大小,都是一个慢慢摸索的过程,可能会走弯路,但是努力过后也会有很大的成就感。工作是最好的修炼,从第一层开始,不断投入、付出,一点点累积自己的功力,然后才能刀枪不入,百毒不侵。
没有在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这一年,因为工作,我见过很多很多人,经过很多事,他们有配合的、拒绝的、善意的、恶意的。而我总是需要以谦卑而友好的态度和所有人打着交道,就像食物链最底端的动物,不能有自己的脾气。遇到过工作认真负责的人,遇到过冷漠无礼的人,也遇到过咄咄逼人的人,与人相处,确实是一门哲学。有时候,我会想,那些高高在上的领导,是不是也曾经像我一下,怀着紧张与不安,缺少自信和笃定,小心翼翼地做着我现在做的事情呢。刚开始的时候,别人的态度会让我高兴,让我不安,可后来,习惯以后,我告诉自己,这只是工作而已,控制不了别人就控制自己。人真正变得强大,不是守着自尊心的时候,而是抛开自尊心的时候。我想,在别人的烦躁敷衍、虚与委蛇中,把持自己的底线、克制自己的情绪,应该是我能够给予最大的善意和尊重了。
我最崩溃的时候,自己跑到洗手间哭了十五分钟,然后回来继续工作。可能,总是要经历过一段锥心的疼痛,才会有所成长。我记得,七夕情人节那天,因为长时间对着电脑打字,肩膀疼的不行,下班和同事一起去做按摩,我们聊起工作中让自己崩溃的事情。我才发现,在忙碌的工作中,压力大、任务重,每个人都肯定会有一次撑不住的时候,只是大家都不说,默默地自己扛着,过了就好了。年少的时候,我们会把每一点的不如意渲染的惊天动地,长大以后却学会,越痛苦越不动声色。然后我们会发现,深呼吸一口气,这样那样的困难自己终于还是会挺过去的。其实,回头来看,我们经历的大部分问题到后来都只是虚惊一场,只有经过这个过程,内心世界才能斑驳和强大到非同一般,心里兵荒马乱的人,嘴上总是一言不发的。
很庆幸,在工作中,认识了几个好朋友,我们一起加班,一起吐槽,相互鼓励,相互支持,见过彼此最邋遢、最疲惫的时候,也见过彼此最认真、最无敌的时候。我记得3月份,我们工作的会议室,桌子上堆满了文件、电脑,桌子的一端放着一束粉色玫瑰,同事把花插在喝完的星巴克咖啡杯里,两边放了没开罐的啤酒保持平衡。我突然就想起,我高考之前,班主任给我们读得那篇文章“花开不败”,在高考的时候,班主任也学着文章里那样,在讲台上的玻璃瓶里放了几束百合,我到现在都没办法忘记那个景象:傍晚的阳光照在写满公式的黑板上,照在迷离的花瓶上,也照在每个人的书桌上。你看,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这都是一段满是劳累与压抑的日子,但是也有那么美好的瞬间和气息,这都是我们曾奋斗过的战场,战场上开着美丽的花。
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
身处闹市,你会觉得孤单吗?我会。越来越能够体会孤单是什么,孤单是一种本能,本能地要在无聊的日子中寻找生活的刺。就算有工作,有爱人,有同事,有朋友,可有时候还是会觉得孤单。孤单是夜深人静辗转难眠的不安全感,是人山人海中却觉得这些热闹都和我无关,是在每个周日的晚上都去同一家餐厅吃同样的菜,是逛街买了好多衣服却不知道该在哪天穿,是某天下班路过转角的广告牌就突然很想回家。
我每次从家回到北京都要很久才能适应,适应每到饭点不是叫妈,而是叫外卖。有时候站在路边看人来人往,会觉得城市比沙漠荒凉,每个人靠得那么近,却又离得那么远。我很喜欢在三里屯溜达,三里屯的夜晚总是会让人自卑,太多喧嚣,太多美女,也有太多游离于外灵魂,太多你触及不到的繁华提醒着你的渺小。有段时间,习惯了在睡前看一部漫威的超级英雄电影,会觉得很有安全感;我会注册很多APP的会员,保证自己在家的时候一定要有视频的声音;会自己买一桶爆米花去看场电影,会自己去咖啡厅看会书,我可以自己去做很多事情,学着享受和自己相处,学着用独处的时间净化心情。
圣诞节的时候,我收到阁阁的微信“忽然想起来两年前我们一起逛大街挤公交的那个平安夜啦,wuli范范圣诞快乐”,当时在出租车看到这句话,突然就好想哭,觉得那时候真好,无忧无虑的,不知道孤单为何物,什么都可以分享。孤单是成长的产物,小孩子是不知道孤单的。现在的我们都背负了更多,都有不同的路要走,都有了软肋也有了铠甲,都有了可以炫耀的部分,也有了不能碰触不可言说的部分。
就是因为生活并不容易,和你一起走着的人才值得珍惜。孤单也好,热闹也罢,我们都在学着和不同状态的生活握手言和。“愿漂泊的人都有酒喝,愿孤独的人都会唱歌。”
人生的路要一起走

有一个我很心疼的朋友经历过长时间的挣扎,在今年终于离婚了,我以为她会崩溃痛哭,很久才能缓过来。可是她很快就开始新的工作,每天都很忙碌,不再在朋友圈里记录她的难过。她和我说“我特别害怕想之前的东西,怕自己会绷不住了,所以只能往前看”。在经济学上有个概念叫做“沉没成本”,我今年才真正明白这个词的意义。人是要向前看的,站在现在现时,以现在的自己去掌握今后的生活,而不是囿于自己曾经付出的时间、情感和精力,还把自己困在不好的人和事上,那未来会依旧不堪,可能的美好都会被亲手埋葬在过去的坟墓里。
结婚、离婚,其实只要几块钱。这一年,我听到“爱情”这个词少了,听到“婚姻”这个词多了。毕业以后,很多同学的人生开始跑步前进,恋爱、结婚、生娃,这些大步骤很快就完成了。可是,婚姻是什么呢?我身边的朋友,父母催婚的真的太多,每次聚会,都得说起来这个话题。可是,我认识的很多女生,都觉得,自己不会为了结婚而结婚,两个人的婚姻应该是能够让生活更好,如果不是这样,那又何必勉强自己。爱情也好,婚姻也罢,都和我们的上一辈太不一样了。这个时代,没有谁离开谁是没办法活下去的,婚姻不再是到了一定的年纪必须要完成的捆绑,而是大家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我觉得“婚姻应该是两个人关于精神的共同成长,在最无助和软弱的时候,有人托起你的下巴,扳直你的脊梁,令你坚强,陪伴左右,共同承受命运”。
今年听过最动人的故事: 毕业以后,一个在北京的男生,坚持不懈地追一个在南方的女生,每三周飞去南方那个湿热的城市,女生被男生的真诚打动了,现在他们很幸福地在一起了,要一起去走人生的路。我想,像这样能克服时间、空间距离的感情,一定需要很大的勇气。有时候,无所顾忌的去爱,不求回报的付出,是一种能力,只是很多人都不具备这种能力。所以,人生遇到的每个人,出场顺序真的很重要,很多人如果换一个时间认识,就会有不同的结局。或许,有些爱,只能止于唇齿,掩于岁月,而有些爱,却能相濡以沫,执手偕老。爱情亦或是婚姻,最好的礼物,从来不是金钱物质,不是一纸契约,甚至不是山盟海誓,而是你对我的改变,在爱与被爱的关系里,我变成了一个更好的自己。
北京,北京

2015年毕业,我离开呆了6年的天津,到了北京,我喜欢陌生的环境带来的新鲜感。到现在,我也在向往去一个新的城市,开始一段新的旅程。
在北京,巨大的贫富差距会刺激着你思考自己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可能这一秒,你身边经过的是一个摆水果摊收入微薄的人,下一秒经过的就是身穿名牌收入百万的人。生存,就像这个词本身,看起来就不容易。从最开始需要爸妈支付第一次的房租,到后来慢慢能收支平衡,从买衣服先看价签,到也能为了舒适买上千块的鞋子。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说的真是好,总是要满足了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之后,才能去追求生活的质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在爸妈眼中,我也许渐渐从一个孩子变成了一个大人,在妹妹眼中,我也许渐渐从一个姐姐变成了一个可以依赖的人,这让我觉得很骄傲。我可以在过年的时候,拿一笔钱补贴家用,给大家买贴心的礼物,更重要的是,我在变得有能力去负担起更多的责任,这是一种幸福。我常常和我妹妹说,读书的意义不在于考试也不在于分数,而在于你要用这个方式认识这个世界,进而认识你自己,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当可以走上社会的时候,拥有可以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和能力。
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可能,北京,这个城市,对于很多人,代表着一种情怀,代表着青春岁月里最嚣张、最勇敢、也最不计后果的那段。在这里,你会看到比你聪明、比你漂亮、比你家境好,还比你努力的人真的有很多。那么多人前仆后继地来到这儿,然后又带着一身的故事离开。这里那么满,又那么空,没有怜悯,没有弱者,有的只是大家通过工作、情感寻找一处心灵栖息的地方。
北京的美,散落在这个城市的各个方向,留守在每个季节的深处。我在奥森看过春的花开,在酒庄躲过夏的清凉,在银杏大道赏过秋的金黄,在故宫走过初雪的长廊。我去过很多餐厅,喝过很多咖啡,拍过很多照片,喜欢靠在沙发上发呆,吃着甜点,做着自己充满文艺的梦。其实大部分时间,我是忘记我在北京的,公司、客户、家,每天来来回回,每个地方被地铁的线路切割的零散又绵长。在每一个为了生计奔忙的日子里,这个城市对于我来说,都只是一个上班的地方。有时候下班,从城西打车回家路过长安街,看到天安门城楼,看到人来人往的游客,看到站岗的解放军叔叔,我才会意识到,哦,原来我在北京。记得2009年的12月31号,和同学跑到北京,在天安门广场上,从凌晨三点站到早上八点,为了看一次新年的升旗。那天晚上的寒冷和开心还历历在目,可是竟然已经是七年前的事情了。
因为雾霾,北京的冬天特别地难熬。前两天,因为雾霾,晚上要咳很久才能睡着。每次戴着口罩,走在白茫茫的街道上,我就在想,我到底为什么要留在这里呢?可能是因为我特别害怕自己忘了心中的悸动和憧憬,害怕自己被掩埋于茫茫人海过着被安排好的生活,害怕现在想去的地方以后再也没有机会去了,害怕爱的人就这样成为了爱而不得的那个,害怕当年华渐逝再回首发现不过一场空。可能是因为,在这里,我能变成更好的自己。
最远的旅行,是从自己的身体到自己的心。

我把非洲列为我下一个要去的地方。前段时间,去看罗红的摄影艺术展,我觉得很震撼,震撼于这种摄影的艺术。他的照片不是凝固的画面,而是一种动态的传达,你能够看到那种广阔的、磅礴的、融合的、超越物种的情感的共通和自然的神奇。那种生命的状态,不是人为圈养的,不是刻意安排的,是一种欢腾的、野性的、冲击的、扑面而来的。我在看电影“走出非洲”的时候,随着卡伦和丹尼斯在空中翱翔,俯瞰壮美的非洲大地,荡气回肠。在嚣张跋扈的命运之下,一个女人的爱与尊严、优雅与豁达,就像那片土地上的狮子、斑马,从不属于谁,但是通透又热烈,以一种顽强的姿态野蛮生长。
这一年,我加了很多班,也休了很多假,走了很多路,去了很多地方。到一个新的地方,我喜欢去看日出日落,那一刻的世界是安静的,安静的能听得到自己的心跳,那一刻自己的内心是满足的,像是被什么东西填满了。坐在黄昏笼罩的沙滩上,吹着海风,喝着红酒,一个卖烤玉米的爷爷都会让我觉得感动。这个世界从来不吝啬赐予我们美丽,一花一草,一树一木,风起云淡,四季变换。我们会去很多地方,抵达很多城市,遇见很多人,希望我们不论什么年纪,都可以一直心怀对生命的感恩,对风景的期待,对美好世界的感知能力。
旅行让我觉得自己开始学会温柔,开始有一种江湖的侠气。我去了不同的国度,见了不同状态的人,能够以更包容的心态去看待身边的人和事,看待那些普通的、特殊的存在。我们在巴厘岛的司机,中文名字叫做“孙悟空”,他说,他原来的时候是一个特别不好的人,吸毒、打架,后来他遇到现在的妻子拯救了他,就像如来佛祖降伏了孙悟空。他现在努力学习中文,接待中国的游客,努力让生活变得越来越好。我渐渐明白:人生应该是场体验,华丽的,卑微的,强大的,脆弱的,疯狂的,安静的,歇斯底里的,心如止水的,这些都是生命的恩赐,是塑造独一无二自我的恩赐。我们可以单身,也可以热恋,可以贫穷,也可以富有,可以时过境迁,也可以从头再来,可以扎根故土,也可以背井离乡,世俗的眼光总是局限于唯一的生活方式去评判,但是真正过的好,不过就是,你好就好。
这一年,很多事情都没有按照我们曾经计划的那样发展。上学的时候特别容易会羡慕别人或者觉得别人厉害,但是现在不再轻易如此。生活远比想象中的更加复杂,在得与失之间,局外人没办法衡量哪个更为重要。以前总想着要努力活成别人的样子,现在觉得最难的是活成自己的样子。
这一年,我们发现,没有钱多活少离家近的工作;发现以前那么笃定的也许不是游戏的规则;发现在自己脑子里预演了无数遍的场景终究没能实现。这一年,有人换了工作,有人变了风格,那么多人来了,那么多人又走了,那么多时候我们哭了,然后又笑了。原来有人和我说过,当你在每一个节点,都做了和周围的人一样的选择,那你就真的只能和大多数人一样平凡了。生活的残酷在于你放弃了梦想、爱情、机会之后,却找不到你想要的安逸。所以,我们都在战战兢兢、又勤勤恳恳地探索生活的方向。有些问题,时间不一定会给出答案,它只会把最重要的事情变得一般重要,把一般重要的事情变得不那么重要,然后沉淀下来的就是独一无二的我们的思想。
我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好像是个永恒的问题。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内心比外在更美好的人,外在充其量能带来数年的光鲜,韶华易逝,长久的优雅应该来源于通过时间和经历涵养出来的才情和安宁。我希望自己可以淡定地面对以后的未知和挑战,以向上的姿态自由生长,自信、热忱、积极,想要做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并实现自己的价值。我希望自己做一个人群中真实、自然的人,不张扬,不虚饰,心有所定,专注做事。不必太纠结于当下,不必太忧心于未来,当你经历过很多事情以后,眼前的风景已经和从前不一样了。
诗和远方从来不是想象中的虚妄,只是刚好我们还在寻找的路上。
范玉琪
2017年1月2日于北京